人生在世,大多數人或因功名利祿,或因生活壓力,或因無知無畏,眷戀紅塵,往往迷失心性。
年輕時,我也一樣,看到同學朋友升遷提拔,心中焦躁。看到童年發小,突然發跡,坐立不安。因為我們都活在別人的語境里。后來沉淀下來,廣泛閱讀中國傳統文著,知道人有多種活法。既需要為別人活,也要為自己活。單單活在別人的眼神里,就喪失了自我。也需要為自己活,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價值。
為別人活,就需要換位思考,為自己活,就需要懂得自己所思所想;為別人活,就會體會他人的難處,為自己活,就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。為別人活,就應懂得什么才是真朋友,為自己活,就知道做事需要從良心出發。
什么是良心,那時也不甚明了,第一反應是問問自己的內心,是否違背人倫,是否違背法理,是否違背大眾公序良俗。但凡自己能說服得了自己的,就做,說服不了自己的,哪怕上級的壓力,同事的不解,盡量婉言解釋。后來有人說我總是藏著內心的一點驕傲。其實不是,因為自己做不了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。父母勸我別太較真,是怕我吃虧,我懂得堅持,并非處處抗爭,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我希望自己能坦然睡覺,一生不負。
工作中,有同僚能言善辯,及其行動,卻極其拖沓。其他同僚向我點破,使我懂得考察他人需要觀其言,察其行,方能系統。再后來,我更了解,你眼里看到的一個人的行為也不一定是真實的,有很多人工作做得很好,但是都不是發自內心,而是表現給別人看,以獲取更好的位置。一旦換了崗位,這個人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化。因此一個人如果一直不變,不管到什么時候,還是你眼里熟悉的他,那么他一定是言行一致,知行合一。在讀完王陽明的書以后,我明白這就是致良知。
但是知行合一何其難。人的迷失,往往從心迷失開始。
因為大多數人人云亦云,哪怕及老,他可能從來沒有發現過自己的內心。生活如同一條河,蕩滌的都是浮躁,沉淀下來的才是你的本心。心如明鏡,是因為你找到了自己。而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主要原因,是因為河流浮躁過載,污染太甚。但是它一定可以清潔的,因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。(王軍純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