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巴黎氣候大會達成《巴黎氣候協定》
2015年12月12日,195個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締約方代表在法國巴黎達成了歷史性協議即《巴黎氣候協定》,確定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,并提出為把升溫控制在1.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。
二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2015年后發展議程
2015年9月25日,聯合國第70屆大會第4次全體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,經過兩年多談判,此次大會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議程,系統規劃了今后15年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藍圖,設立了17大目標,169項子目標,涵蓋消除貧困與饑餓、健康、教育、性別平等、水與環境衛生、能源、氣候變化等,達成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,為未來15年世界各國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指引方向。
三、美國《清潔電力計劃》遭國會否決后逆轉生效
12月19日早晨,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針對曾遭國會否決的《清潔電力計劃》,行使了總統擱置否定權,美國《清潔電力計劃》如期生效。到2030年為止,該計劃將在2005年基礎上減緩32%的二氧化碳排放,降低90%由電廠排放造成的早死亡,削減制造霧霾和煤煙的污染物。2015年8月3日,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《美國清潔電力計劃》。該方案擴大了各州實施計劃的靈活性,并增加了對可再生能源扶持力度。11月18日,美國眾議院通過廢除《美國清潔電力計劃》決議,美國發展清潔能源計劃受挫。
四、中國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
2015年12月7日18時,北京市應急辦發布,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由“橙色”提升為“紅色”,北京市于8日7時至10日12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,測算表明,實施各項應急措施后,主要污染物平均減排比例是30%左右,有效降低污染峰值一成左右。
五、中美兩國攜手推動全球氣候治理
自2014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發表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之后,中美兩國元首2015年9月25日再次發表了《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》,傳遞了共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信號,展示了兩國加快落實各自國內氣候行動目標的決心,對國際社會攜手推動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六、中國開始實施“史上最嚴”新環保法
2015年1月1日,新《環境保護法》的實施。新環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、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,開始發揮效力。如新增“按日計罰”的制度,對非法偷排、超標排放違法企業施行“按日計罰”、罰款數額上不封頂的懲罰手段;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,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;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,“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,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”;約談,對于連續發生突發環境事件,或者突發環境事件造成嚴重后果的地區,有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約談下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。
七、保護臭氧層30周年取得顯著成效
作為第一個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公約,《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》制定于1985年3月份,旨在為了促進全球臭氧層的保護工作,今年是《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》締結30周。公約締結30年來,保護臭氧層行動得到全球197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參與,全球履約取得顯著成效,實現了巨大環境、健康和氣候效益。
八、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連續2年超歐美,保持全球第一
2015年12月8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《2015清潔能源行業報告——邁向新主流》,數據顯示,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額895億美元,同比增長32%,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的29%。其中,在光伏和風力發電領域,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投資者。緊隨其后的是美國383億美元,然后是日本的357億美元。聯合國環境署《201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》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首次超過歐洲,達560億美元,歐洲為480億美元。美國、印度和巴西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分別為360億、60億和30億美元。
九、春季櫻花冬季盛開,美國東部十余州現罕見冬季高溫
12月中旬,美國紐約、新澤西州、馬里蘭州等十余州的部分地區相繼出現罕見高溫天氣,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打破百年歷史同期記錄。連日來的冬季“高溫”天氣,也使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櫻花競相開放。
十、NASA霧霾報告指出中國空氣污染依然嚴重,但局部地區有所改善
2015年12月16日美國國家航空局(NASA)將2005年至2014年的衛星資料制成連串地圖,資料顯示,過去10年中國大陸、印度、和中東因工業擴張污染有所增加。大陸及印尼遭霧霾籠罩的畫面令人震驚,凸顯這些地區空氣污染變得有多嚴重。但是,北京的空氣質量總體在好轉。NASA報告數據使用的是臭氧監測儀的觀測結果,主要監測氣體是二氧化氮,數據僅代表氮氧化物的觀測結果。
|